EAN13前加1位包装指示符即转为ITF14
EAN13是商品条形码,用以标识区分每一种商品。 而ITF14条形码是用于商品外包装标识,根据UCC/EAN规范,在商品条形码的EAN13前加1位包装指示符,即可转为ITF14,用ITF14条形码作为商品外包装的条形码。
什么是ITF14的包装指示符
包装指示符是1位数字,范围是0至9,其中1至8用于包装标识,指示EAN13对应的商品外包装的属性、类型或数量。 例如商品在运输过程中需要多层包装,第1层使用1,第2层使用2,以此类推。 示例:EAN13条形码是【6900000000007】,那么对应的用于外包装的ITF14条形码是【16900000000004】、【26900000000001】、【36900000000008】......。 除此之外,包装标识也可以表示商品数量,例如1箱货物里面有50件商品,可以使用4代替【46900000000005】,再例如箱货物里面有100件商品,可以使用7代替【76900000000006】。 具体包装指示符使用哪个数字,没有明确的规定,可以自由选定,上面的示例中第1层包装指示符也可以改用8,第2层使用7,只需要在内部流转系统中定义好对应的数字即可。
如果超过8,即1位数字已无法满足包装指示,即使用9代替,表示无固定数字,属于变量。
此外,如果不需要用到外包装标识,仅仅是将EAN13条形码转为ITF14条形码,在EAN13条形码前加0即可转为ITF14条形码,例如EAN13条形码【6900000000007】,转为ITF14是【06900000000007】。
注意,无论是EAN13还是ITF14,最后1位是校验码,是根据前面所有数字计算得到,上面示例中,由于加入不同的包装指示符之后,ITF14最后1位的校验码也会随之改变。 如果希望了解校验码计算过程,可点击【如何计算条形码EAN13的校验码】。
为什么EAN13的校验码不正确了?
由于EAN13前面加1位数字即变为ITF14。 EAN13条形码是商品标识,通常贴在商品表面上;ITF14条形码是由EAN13转变而来,是贴在商品的外包装表面上的。 因此,一种商品就需要用到EAN13和ITF14两种条形码,这两种条形码虽然有联系,但是数字的长度不一样,因而计算出的最后1位校验码也是有不相同的。 例如,商品本身的EAN13条形码【6900000000007】,其校验码是7;然而该商品的外包装ITF14条形码是在EAN13前面加数字1,是【16900000000004】,其正确的校验码则是4。 多零提醒,生成商品条形码时,检查需要生成的条形码是EAN13还是ITF14,两者相似,但校验码不一样。
由于持续版本迭代,本文涉及的功能内容和界面截图可能没有及时更新,文章内容可能会有差异,以最新版本的功能为准。
文章来源于多零标签,未经同意,请勿转载。